2019/11/17
企业品牌安博体育app下载分享:被坑了还要和你组cp?奥迪这波操作,究竟图个啥?
朋友圈广告,相信大家都有看过。刷着朋友圈,突然就有一条广告闯进了视线,现在也已经习以为常。但是,昨天的朋友圈广告却和往常的不太一样:
奥迪在微信朋友圈投放了奥迪Q8的视频广告,文案甚至写着“奥迪Q8,傲世驾临。见地之上,驭天地!奥迪Q8,以磅礴之势,开创旗舰SUV新时代。”
但是朋友圈广告的视频居然播放的是英菲尼迪车型的宣传视频,视频最后展示的也是英菲尼迪车型的宣传视频。
这一波操作,奥迪和英菲尼迪都被顶上了热搜,他们会对此次事件,做了怎样的回应呢?我们一起来看看。企业品牌安博体育app下载分享:被坑了还要和你组cp?奥迪这波操作,究竟图个啥?
无疑,11月13日的微信朋友圈是属于“双迪CP”的。甚至,微博里面,两人都在“眉目传情”。
面对此次事件,相信很多投了巨额朋友圈广告的厂商,八成是无法容忍的,但是,奥迪并没有勃然大怒,反而和英菲尼迪在朋友圈和微博纷纷做了“文章”。
(图片来源网络)
随后,奥迪更秀的一波操作是:针对此次事件发布了一张广告图,回应只用了四个字:欢迎投稿。
这边,英菲尼迪回应:生日贺礼已收到!还在图片中象征性的用自己的车标,圈出了奥迪的形状。
(图片来源微博)
当然,事件的“发酵”却远没有结束。
奥迪居然在评论当中,和英菲尼迪来了一波暖心互动:
(图片来源微博)
至此,绯闻双方正式打破次元壁,这一乌龙事件拥有了皆大欢喜的结局。
显然,出了此次乌龙事件,奥迪深知公关远比自己投出去的广告更重要。
在《定位: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》一书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广告的作用,这在20世纪是进入潜在顾客心智的最佳方法。
而在21世纪,进入潜在顾客心智的最佳方法是公关,不是广告。
没有行业像汽车行业那样,依赖广告
2000年,13个最大的广告预算中有7个是汽车品牌(雪佛兰、道奇、丰田、福特、日产、克莱斯勒和本田)。这些品牌总共在广告上花了40亿美元,这些钱足够发动一场小型的战争。
2001年这7个品牌一共卖出了11108832辆汽车,这些品牌每卖出一辆车的广告开销是359.12美元。
你记住了任何一个汽车广告或商业广告吗?更确切地说,你能记得哪个商业广告改变了你想买哪个牌子的汽车的想法吗?大多数人不能。
就好比,你现在还能回想起朋友圈里,奥迪或者是错误被投放的英菲尼迪的视频广告吗?
(图片来源奥迪官博)
我想,大多数人可能跟小夫一样,现在就已经忘了差不多了,甚至文案我刚敲出来,也都忘了七七八八了。
因此,这些大额的广告花费,在销售汽车上扮演的还是一个次要的角色。买主更多地受到街上开的车、车主的口碑、日报上汽车版面的编辑内容等的影响。
拿到此次乌龙事件当中,我现在印象深刻的仍旧是奥迪的这波“CP”公关操作。
认知是一切,但广告无法赢得认知
1994年,罗纳德·扎雷拉(Ronald Zarrella)离开博士伦公司(Bausch&Lomb)加入到通用汽车成为营销总监。他的戒条:把品牌管理纪律带给这个全球最大的公司。
据《今日美国》报道,通用汽车新市场总监将汽车公司“产品为王”的旧信条击得粉碎。罗纳德·扎雷拉说,通用汽车的将来依赖于好的市场营销和好的产品,且程度不相上下:“这一行业里有个信条,那就是产品是一切——但它不是。”
(图片来源通用汽车官博)
根据扎雷拉的品牌管理理念,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动了广告这个发动机。
■1995年,通用汽车是美国第三大广告主,投入了21亿美元。
■1996年,通用汽车是美国第二大广告主,投入了24亿美元。
■1997年,通用汽车是美国最大的广告主,投入了31亿美元。
■1998年、1999年、2000年,通用汽车还是美国最大的广告主,分别投入了30亿美元、41亿美元和30亿美元。
通用汽车花了这么多钱,得到了什么?
■1995年,通用汽车的市场份额从34%跌到33.9%。
■1996年,通用汽车的市场份额降到32.3%。
■1997年,通用汽车的市场份额降到32.1%。
■1998年,通用汽车的市场份额降到30.0%。
■1999年,通用汽车的市场份额降到29.6%。
■2000年,通用汽车的市场份额降到28.1%。
2001年罗纳德·扎雷拉离开通用汽车回到博士伦公司时,他的想法有了180度的转变,他说:“产品是这个行业的一切。”
这很奇怪。广告不是一切,产品不是一切,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一切。大多数经理看起来都忘了。
认知是一切。唯一的问题是如何在消费者心智中创建一个有利的认知。广告在这方面有一个糟糕的记录。
广告在21世纪的角色是什么?
如果公关是推出新品牌时的主要工具,那么广告在21世纪的角色是什么?
广告应该用于保持公关传播信息的鲜活度。在公关完成它的主要课题之后,企业应该用广告来不断重复公关所传播的信息的同一概念。
用公关点火,用广告扇风。
在很多案例中,广告应该引用媒体的报道。因为广告本身具备很小甚至不具备可信度。可信度来自媒体对新品牌的报道。
多年前,在《定位》一书刚出版的时候,广告还具备很大的可信度。潜在顾客会相信广告所说的内容。
在打造新品牌的过程中,广告为何会失掉了可信度?原因有两个:
第一,广告的声量已经大大提升。广告越多,单个广告的有效性就越低。
第二,消费者越来越质疑广告的诉求。很难再去说服顾客相信你的品牌比竞争对手的更好。消费者典型的想法就是“所有的品牌都说自己是更好的”。
看到百事可乐“refreshes your world”(振奋你的世界)的广告,消费者会认为百事比可口可乐更好吗?
公关就没有这个问题,因为品牌的信息是由媒体这一独立的第三方出口传播出去的。
顾客倾向于信任他们在报纸、杂志或电视上看到的报道消息。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选择在朋友圈当中投放广告。
因为社交媒体的兴起,公关策划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。如今谁不是泡在微信当中两三个小时呢?随着年轻人的长大,这个数字无疑是会呈上升趋势的。再利用朋友圈的点赞功能,朋友圈更加会成为日后的一个“公关”战场。
当然,这一次奥迪的这一次公关处理,妙就妙在还有一个“凑巧”。
妙用“凑巧”,推动公关战略
奥迪Q8将运动性、功能性、高科技和豪华品质巧妙地融为一体,显现出了一套兼容并蓄的味道。
在出现了乌龙事件之后,奥迪的处理同样也体现出了自己的“兼容并蓄”,与自己推出的车型,不谋而合。
(图片来源奥迪官博)
奥迪,显然是一个很成功的品牌?问题是,它能比现在更成功吗?
答案当然是可以。
据国外媒体报道,奥迪在过去一年中,将其产品范围缩小了四分之一以上,这不仅降低了成本,同时也降低了消费者在小众车型上的特殊需求,如:搭载大马力发动机系统等。对此,奥迪CEO肖特表示,目前,奥迪小众车型数量虽然缩减了27%,但最终目标是缩减40%-45%。
显然,奥迪是想缩小车型品类,集中力量办大事!这也就应运而生了“兼容并蓄”的奥迪Q8。
(图片来源网络)
但在出现了此次乌龙事件之后,对于奥迪内部的公关人士而言,显然“凑巧”将会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特性。相信这一次公关处理,无疑是赢得良好的口碑,在精准投放的朋友圈当中,获得了比投放广告更大的效用。